Published on 6/4/2022

如何處理怨恨
蔣吳蘊蘭

有些人可能花很多時間反覆回想他們曾經遇到的種種不公平待遇, 或被輕視、被冷落、被侮辱、被誹謗、 被漠不關心地看待等的糟糕待遇。甚至有時想到某個特例時, 會突然如實驗室裡「巴甫洛夫的狗」一樣, 身不由己地感受到與事情發生時完全相同的感覺,然後又再次生氣。 有時,心中怨恨難以排解,就如狗毛粘在羊絨衫上一般無法擺脫。

Resent (怨恨)來自法語單字 sentir,意思就是感覺或體驗。 怨恨某事或某人就是再次感受到當初所體驗的恐懼、憤怒、傷害、 屈辱和痛苦(無論是真實的還是想像的)。 這種感覺被包裝在一個標有怨恨或指責的袋子裡,伴隨著我們。 這是一個裝滿判斷的袋子,認定其他人總是錯的和有過錯, 在一段時間後,它可能會造變成相當沉重的包袱。

西奧多•達勒姆普爾 (Theodore Dalrymple) 在他的文章《怨恨的用途》(The Uses of Resentment) 中說:「在人類成為犧牲品的所有無用和破壞性的情緒陷阱中, 也許最普遍的就是怨恨。」怨恨會侵蝕自尊和內心的平靜。 它用苦澀代替希望,用停滯代替成長機會。 如果一個人可以責怪別人,那麼他們就不必為自己負責。

當然,我們無法控制事情的發生,尤其是當我們還是孩童的時候; 但我們卻可以控制今天的選擇:如何應對曾經的往事, 以及如何處理它。

充滿怨恨的生活束縛了受害者,扼殺了任何可以讓生活更輕鬆、 更有成效和更喜樂的改變。正如《匿名酗酒者大書》所說,「 怨恨讓我們遠離精神的陽光。」

從一個角度來看,任何時候怨恨佔據了情感空間, 都表明有些問題並沒有解決。也許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慢腳步, 試著看看哪一部分還在試圖引起你的注意。

擺脫舊怨並不像簡單地吩咐「怨恨,走開」那麼容易。判斷、需要「 我是對的」、不想對某些行為負責、自覺特別、感覺有權利、 報復心重、需要報復、簡單(或不那麼簡單)的誤解、 無法原諒別人,所有這些都可能會妨礙我們釋放怨恨。

除了引起對原始情緒的「重新感受」外, 怨恨還可以使人有機會重新審視事件或情況。有時, 保持怨恨是一種避免痛苦的方式, 而重新審視可以打開將怨恨深鎖在裡面的心結。

如何處理舊怨?記下來、談論它們,不是以責備的方式, 而是願意看到問題的各方面。確定有什麼教訓可以學習、 有什麼需要放棄、有什麼還需要處理。 你可能會開始看到同理心可以在哪裡創造完整性, 也看到寬恕可以在哪裡醫治。

原生家庭的悲劇,包括奶奶的重男輕女、爸爸對媽咪的不忠、 媽咪的早逝,曾讓我婚後有很多莫名的怨恨。 感謝主耶穌給我有機會擺脫罪的捆綁,不但釋放怨恨, 更可以原諒傷害過我的人,讓我重獲自由。 特別感恩的是我爸爸最終也信了主。舊事已過,都變成新的了。

「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,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。 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,耐性等候他; 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。當止住怒氣, 離棄忿怒;不要心懷不平,以致作惡。」(《詩篇》三十七篇1、 7-8)

本文原載於2022年6月《號角月報美西版》

歡迎隨時到 ParentingABCtoday.com 網站尋求 幫助和資源。

預祝父親節快樂!

Winnis Chiang
winnis@parentingabc.com

蔣吳蘊蘭師母是Parenting ABC創辦人,持加州婚姻家庭治療師執照,熱衷幫助講普通話和廣東話的父母與美國出生的孩子和諧相處、 得以享受和正面影響他們。